首页

长靴踩踏

时间:2025-05-29 21:17:44 作者:四川成都:机器人非遗节上“秀”功夫茶技艺 浏览量:91723

  中新网西宁10月15日电 题:青海森林覆盖率最高县:“生态司法+补植复绿”,为高原大地“充植”

  作者 刘洋

  十月,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的“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层林尽染。广袤的青海云杉和沙棘,挺立在深秋的山岭上。

图为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的“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  刘洋 摄

  大通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已达43.3%,居青海省首位。地处大通县东北部的塔尔镇东庄村,山林密集、水草丰茂。其独特地形十分适宜农牧业发展,因此,当地居民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牧业,而这,也是当地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但据记者了解,2021年底,被告人马某某等六人,认为植树造林影响到了村民放牧和饮水,先后两次阻挠大通县某苗木繁育专业合作社造林工程进度,并煽动东庄村村民损毁树苗、破坏围栏,致使15.2亩林地受损、2542株苗木损坏、2300米网围栏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9909元(人民币)。

  “由于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恢复性司法模式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至关重要。”大通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马媛说。

  2022年,大通县人民法院在审理由大通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马某某等六人故意毁坏财物(林木及周边围栏等)一案时,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法院提出的关于环境资源审判中,要将法治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先予以执行督促违法责任人对毁坏林地及时补植复绿。

图为“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2400株青海云杉和42株沙棘完成补植。刘洋摄

  “在生态环境保护案件中,生态破坏往往具有持续时间久、危害程度大等特点,一旦错过合适的修复时机,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的目的便难以达成。”马媛介绍,“由于六名被告人当时均羁押于青海省西宁市第一看守所,考虑到补植复绿的季节性要求及生态修复的预期效果,各被告人的家属及当地村民‘代为履行’了树木补植复绿和围栏修护。”

  2022年5月7日,2400株青海云杉和42株沙棘完成补植。6月8日,2300米网围栏及167根三角铁立柱修复完毕。

  “先予以执行补植复绿,最大限度平衡了生态修复和利益损害,兼顾了生态修复与被害人经济补偿。”马媛说,“这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到案件办理‘前审后续’中的典型案例。”

  2023年7月,当地法院在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设立“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并与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签订了《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工作协议(试行)》。

图为记者来到“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查看2542株苗木补植情况。刘洋摄

  “通过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大通法院综合运用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马媛说,“这也是大通法院在这里设立‘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的初衷和目的。”

  在距离案件审结、补植修复一年后,承办法官再一次前往补植复绿区对苗木成活率向东岔林地护林员及苗木繁育工作人员进行了回访。

  “通过实地查看补植树木的成活情况,成活率基本达到了85%以上。”大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蒋清燕介绍。

  “案件不仅要判得好,还得要执行得好,只有把司法判决的结果切实履行到实处,我们的绿水青山才能够得到长久的保护。”蒋清燕说。(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拜登调整对华政策,这是一步棋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 杜鹏:从这两年的生育数量来看,现在的生育率肯定是低于2020年的水平,所以处于一个极低的生育率。如果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它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长久的影响。

聚力优势产业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社会要全面落实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相关决议,充分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意愿,回归“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尽快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和谐相处,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8月1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15日消息,预计未来三天,新疆沿天山地区、青海南部、黑龙江西部等部分地区有暴雨灾害风险,关注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危害。

香港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首轮申请批出4680个配额

主办方表示,麻坡是马来西亚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也是华人下南洋早期聚居地之一。华人先贤在此传播中华文化,与本地社区共同发展,写下马中友谊的动人篇章。巡回分享会专门设立麻坡站,就是希望挖掘其在马中交流中的悠久历史,帮助更多马来西亚民众理解马中友谊的深厚内涵。

西安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

王沪宁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广大政协委员要提高站位、拓宽视野,聚焦粮食安全中的长期性、趋势性问题,聚焦影响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抓粮种粮积极性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研究论证、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要围绕中共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结合调研议政和民主监督工作,及时反映政策落实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广泛宣介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宣传解读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千万工程”经验启示,推动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